
本篇是兩日LIVE的綜合雜感,LIVE相關感想請至以下文章。
以下repo分為LIVE場外篇、LIVE本篇、LIVE後記雜感、GOODS篇。
因兩日歌單雷同,因此LIVE本篇主要以17日的為主。
.
.
.
.
.1/16、17日 LIVE後其他雜感篇
.
以下感想都是個人主觀觀念,並非針對特定的人事物,不喜請返回上一頁。
【兩日雜感】
.這次LIVE幾乎沒有什麼MC時間,幾乎都是在歌曲中或前後,串場說說幾句,就是專注在演出。
.第二日6點就開場,7點半結束,心想前一日7點半才正要開始啊!而今日的現在卻已經看完一場LIVE了。進場時還想前一日這時我還在外頭悠閒的吃飯糰啊!
.在場外走時觀察飯的穿著,真的一下捷運或是會場附近走動,看穿著就知道是一樣今晚要去看LIVE的,大部分是黑色調或紅色調,風格就是很搖滾風,穿GOOODS T的當然少不了,竟然還看到有穿V團T的人wwwww,跑錯場(雖然只喵瞄到一瞬間,但我應該沒有看錯)還有很多男飯是一看就知道是在玩團的,女飯正妹好多XD,情侶也很多啊!!
.做為第一組在台北小巨蛋開唱的日本樂團,拜他們所賜有幸第一次去小巨蛋看LIVE。
.好的音場、好場地、精彩的表演,最重要的是視野好沒被人頭擋住(終於不用再看到一推人頭),以至於這兩場LIVE因該是讓我最盡興也最投入的。
.「Heartache」跟「Wherever you are」不插電版本,大家跟著一起合唱,打拍子.....跟尖叫,真的還是很希望大家能安靜的聽,有丟給我們唱我們再唱就好。
.知道可會需要用到手機燈,為此前一天還特地下載手機燈APP。
.「Heartache」全場自動手燈支援,但就有人趁機拍照、錄影。
.這兩天的中文大概就只講了「謝謝」、「我愛你們」。
.就算前一天是站著看,我想我還是會去衝第二天,因為只要看了第一天就會想看第二天,而且才看一天不過癮,只要看過OOR的LIVE,看過一次就會想再看第二次、第三次。
所以決定衝第二天是值得的,不然我會一直無法釋懷,第一次看OOR的LIVE竟然就是坐著看...
.場地越大就表示第一次參戰的歌迷越多,這次兩場LIVE過後,雖然表演精彩沒話說,但飯之間的風聲也非常多,說木頭人、不玩衝撞、合唱、抒情歌、打拍子、偷拍照錄影等等,所以我想經過這次過後,下次應該就會有些宣導出現。
.雖然小場就是親近,溫馨,跟台下的互動,MC都會比較多,大場可能就是會有很多慕名而來的,但既然決定來看LIVE那也應該複習一下功課才對。所謂的功課就是複習歌曲,把歌聽熟,看LIVE DVD、影片等等,知道這團的LIVE現場是怎樣的,這樣才能在LIVE上玩得更慶幸,也有參與感。所以每次在參戰LIVE前我一定會例行的做功課是必要的。就算歌曲已經再熟了,依然要做功課。
雖然看LIVE想怎樣享受是個人自由,並沒有文明規定要怎樣怎樣,但是一場好的LIVE是台上台下共同創造出來的,台上努力演出,台下就熱情的回應。
.看LIVE快樂的時間總是過得很快,一小時半感覺像15分鐘,結束後扔然要面對現實。
.很多的第一次:
第一次看OOR的LIVE,第一次去小巨蛋看LIVE,第一次看LIVE是坐著看......
第一次在冬天看LIVE(需要穿著厚外套),第一次看LIVE最早時間結束(17日7點30左右結束),第一次看LIVE最早回到家的一次(還可以回家吃晚餐),第一次看LIVE當天才買(17日)票,也終於第一次不再看大叔(?)或中年男子們(?)的LIVE了。
.LIVE就是我們彼此在約定的時間、地點,在同樣的空間哩,呼吸著同樣的空氣,享受共有的時間,一起完成一場LIVE,一起擁有共同的回憶。
【關於場地】
對於小巨蛋
第一次去小巨蛋,對小巨蛋的第一印象是"小巨蛋不大",真的不大!!一進到裡面時,就覺得這就是小巨蛋?!怎麼感覺不大,真的有一萬多的觀眾?!
音場
不得不說台北小巨蛋的音場我覺非~常~好,在過去看過的LIVE裡音場最好的一次,最滿意的場地。
當然比南港展覽館、ATT、台大體育館、Legacy Taipei都好上幾百倍!
不會爆音,也不會音響、樂器聲過大蓋過主唱聲音或是樂器跟主唱聲都糊在一起,或是整個很吵雜的感覺。
這次的音場讓我覺層次分明,樂器的聲音是樂器的聲音,主唱的聲音是主唱的聲音,甚至覺得是比聽CD還爽!當然要有這樣的聽覺享受,也要多功於團員們的現場表現功力,Taka的現場演唱功力很穩,好的無話可說。
音場的好壞真的會影響一場看LIVE的精采度,看得很盡興也能更投入,而且第一天在3樓的音場特別好!!這幾年一直在那些場地打轉,突然能聽到那麼好的音場效果,莫名的感慨。也好感動!!
這場LIVE在我目前心目中不管是音場、演出精采度都是第一名。第二是板橋體育場看X的那次。
視野
好久沒參大場了,雖然他們沒有什麼華麗的舞台布景或衣裝,但大場地燈光、特效、舞台效果整個就是不一樣,整個很炫,爽度就是不同,也很盡興wwww
近幾年看的LIVE都是那些全席搖滾區場地,無法好好看著表演,大部分時間都在看人頭(矮子的辛酸),小場地又沒有大螢幕可看,就算在大場地的南港展覽館也是全席平面場地,矮子依然要奮鬥,能在看台好好的看生人演出,真是觸感良多。
小場有小場的溫馨,親近,但舞台、燈光、就會比較簡單。算算這應該是第五次參萬人的大場,L團跟X各兩次。
而且第二天在看台看的很盡興,看台真的可以俯視全場燈光、特效,雖然人是一小隻看不太到,但視野很好都不會有人頭擋到,可以一覽無遺的看完全場。(每次站搖滾區大半時間都在看人頭)能不能看得清楚,相對的也會影響到看LIVE能不能盡興。
小巨蛋的初體驗
雖看過的LIVE不能算多,也不能算少,但這是第一次去小巨蛋,因為他們是第一組登上小巨蛋的日本樂團,所以我才有機會去到小巨蛋,我在小巨蛋看的第一場LIVE就獻給他們啦,目前與小巨蛋的回憶,就是那兩晚與他們共度的回憶。
我也要謝謝你們把我帶來小巨蛋,讓我有這機會能來小巨蛋看LIVE!
下次再來小巨蛋應該也是看他們的LIVE才是wwww
小巨蛋真的適合樂團?
3樓無法站立的話,那小巨蛋真的不太適合樂團辦LIVE的場地....
像是L'Arc或X要在小巨蛋辦LIVE,以他們的聲勢、名氣是絕對可以的,但好像主辦單位好像都有提過這場地,但日方都認為不適合,所以才會遲遲沒有日本樂團在小巨蛋辦過LIVE,歐美樂團似乎也很少會在小巨蛋。小巨蛋的音場固然好,但什麼小巨蛋條款不能跳動那規定,真的就打死一推樂團了啊!3樓太高太斜還害的一堆人不敢站。
看OOR的LIVE坐著看,就像是去X JAPAN的LIVE上,看著台下一片X JUMP卻要座著!去金爆的LIVE不能跟著全場一起跳娘娘腔是何等痛苦的事。
所以小巨蛋果然不適合樂團,還好這次沒唱「Let's Take It Someday」這首,不然台下一片JUMP卻要座著好痛苦,這首歌不就希望我們JUMP的歌嗎!!
下次再來到小巨蛋應該也會是因為OOR
日本樂團不太在會在小巨蛋辦LIVE的,所以下次會來小巨蛋應該也是來看他們的LIVE,畢竟走到小巨蛋之後也不可能再回去比小巨蛋小的場地,我也希望下次他們還可以在小巨蛋唱,因為小巨蛋音場之好啊!!只要不要買3樓就好了。
只能說他們的成長速度很驚人,才短短兩三年時間歌迷數量暴增,光是2012年在華山那1000人的場地,隔年底就在7000人的新莊體育館,這速度跳痛太快了,到今年是小巨蛋還連唱兩天,2萬多的票不需要宣傳就可以全數盤售,還是在台灣都沒有發過台壓實體CD的情況下可以唱到小巨蛋,門票秒殺,真的可以算是在台灣日本音樂市場上的突變種。
台灣主辦單位也對他們很有信心,直接訂下小巨蛋場地,還保留隔天看要不要加場。
小巨蛋的給我的經驗
因為是第一次去小巨蛋,第一天就當作是買經驗,以後去小巨蛋絕對不會再買3樓,所以這應該是我第一次進入到小巨蛋3樓,也是最後一次?,應該沒有機會再去到小巨蛋3樓感受著居高臨下俯視全場的視野了吧。
【風聲四起的circle pit】
第1天circle pit玩不起來,也引發很多人在討論。看到很多人說不玩衝撞,不轉圈,站搖滾區跟木頭一樣,不玩就別站搖滾區等等的批評,但我想可能很多人是第一次看他們的LIVE或第一次看搖滾的LIVE,所以不太了解這文化,而且我想很多人看到自己喜歡的樂團難得來台灣,眼睛一 定一刻都不想離開台上。可能也想好好死守自己好不容易卡到的位。
不玩的人也沒有必要去指責它們,每個人都有自己享受LIVE的方式。
看LIVE其實想怎樣享受都是個人自由,或許有人就是想靜靜的看演出、聽歌,或許有些人就是個性較害羞或放不開,不代表不動就是沒嗨(或許內心很激動,外冷內熱型),想玩的人就去玩,不想玩的人就可以避開不去參與,看LIVE本來就沒有規定一定要怎樣怎樣,沒有必要去批評那些不想玩或都很冷靜的人,再怎樣說大家今天會站在這裡,在同一個場地裡,同一個空間裡,呼吸著同樣的空氣,享受同樣的氣氛不就都是有著同樣喜歡OOR的心情,想看他們的LIVE,大家才會一同站在這裡嗎?
第一日大家或許很多人不知道要幹嘛或不瞭解的,第二日經過大家的宣導就有成功,但還是有不想玩的人,不想玩的不代表不玩就是不喜歡他們,或著都是顏飯來著。
像我就是個子比較矮小的,我真的不太敢冒險去跟人家玩衝撞,連站搖滾區都直接被我PASS,直接選擇看台區,但身為樂團迷妹有身之年也想玩一次,一次就好,之後都乖乖站著!趁著年輕等到年紀越大體力不能跟年輕人比更是不敢去玩。但若站在搖滾區我想我不會主動加入歌迷自主玩的轉圈或衝撞,但若是台上有cue我會給個面子的去加入XD
一場LIVE是台上台下共同完成的,看LIVE不是單純的看台上表演的人,而是台上努力表演,台下就盡情的回應。(台灣看演唱會的文化似乎比較偏向於靜靜的看(?)
【關於坐著看LIVE這件事】
第一次座著看LIVE
16日全程坐著看,帶著滿心疑惑,回到家後第一件事情就是利馬上網google查,關於小巨蛋3樓能不能站起這件事,然後看到有些演唱會3樓大家還是會站著,所以有人站還是會站,就是因為大家都不站才會變成沒人敢站?!就會變成大家都不站...因為這次主辦單位也沒公告3樓不能站。
當時一進場去到3樓時,就覺得有點抖,而且階梯之間的距離很近很窄,心想真的可以站?好怕等下一站起,會被STAFF勸導坐下.....光是一雙腳站在那就差不多了,我想應該只能站,但無法JUMP,若是Taka叫我們JUMP,我應該不敢跳。
3樓會都坐著真的是完全出乎我意料之外的事...當時會買看台當然是自身身高不高(矮子千萬別輕易嘗試搖滾區啊),所以不想站搖滾區,想說就算是看台一定也是站著,所以沒有多想就買了看台...雖然去到3樓時發現有點陡,階梯間距又窄,但想開演時大家一定會站吧!結果一開演大家都沒人站起,全都感覺就是應該座著的狀態,害我以為是小巨蛋有規定3樓不能站。
黃區兩天看人家都說即使2樓黃區站的人也沒幾個!難怪看到網路上的討論幾乎都是說紫、紅兩區的氣氛好的評語。(還好的第2日買了紫區)
3樓就算了,可能很陡大家不敢站,我默默接受......但2樓還不站太說不過去了,還好當時第2天我沒買黃區,那時剩票只剩黃2E、紫2E、紅2E,第1天是在正中間看,今天想說換個角度看。
黃2會不站起,我想是因為黃區沒有開1樓的關係,因為紅、紫兩區有開1樓,1樓的人站後面2樓的就會跟著站,不然會被擋住!但黃區沒有開1樓,跟搖滾區有個高低落差,所以大家真的就是認為看台區的座位就是要坐著啊!沒人站,想站的都無法站了....
就大眾對看台的認知上就是認為要坐著.......?.3F這大家連試著站起來都沒有!!一開始就是很自然地坐著,還是大家都來過小巨蛋,就是覺得3樓不站?聽說2樓還有站有座的(雖然往下看到大部分都是站著),但3樓真的沒人站,一開始就全都一副理所當然地座著。
文化風氣不同:台灣的LIVE文化
台灣看LIVE跟日本看LIVE的風氣還是有差,在日本看LIVE沒人會給你坐著的!一定是全場站立狀態,管你是看偶像團體,還是搖滾樂團,基本上都是全場站立的狀態。看看日本的巨蛋,即使在蛋頂也是觀眾也是站著的。看看橫濱Sutajiamu那場,光看DVD就感受到那看台好斜,好高,但依然是全場站立的狀態。
雖然看LIVE想怎樣享受是個人的自由,沒有規定一定要怎樣,但站起是基本禮貌,站著才能high啊...尤其是看搖滾團LIVE...
平時有在接觸日本音樂文化的人都知道,基本上日本人看LIVE是不會坐著的,看台的椅子或搖滾區有排的椅子只是開場前跟中場休息時會休息坐下,LIVE全程基本上都是站立著,不管你要不要跳、要不要high,首先站起來就是個基本禮貌。
今天又不是去聽音樂會、交響樂的,看LIVE就是要站啊!!
在台灣看演唱會的觀念文化可能就會覺得有位子就是要坐著....不然幹嘛買看台,想站就去搖滾區的觀念?!
雖然說台上的表演著應該也不會在意看台是坐著,畢竟這裡不是日本,風氣文化不同
【關於拍照這檔事】
看LIVE明明規定不能拍照,卻還是有人一直要拍,還搞自拍,看LIVE是很美好的回憶,可以的話誰都想留下作個紀念或證明,但規定不能拍就別拍了。
就算沒有規定,走歐美風可開放台下拍照、錄影,我也不會想拍。
因為看LIVE眼睛一刻都離不開台上,哪有時間錄影、拍照啊!光是想記住每一刻,每個瞬間,深怕錯過哪個橋段,眼睛都不知道該看哪了,還要專心聽歌,若是整場只顧著拍照、錄影,根本無法好好看演出。明明生人就在你眼前了,你的視線還要一直透過小小的手機螢幕看著,還無法跳,無法好好享受,事後想一定會後悔為何當下不好好看演出,今天你是花了錢進來看LIVE的,不是進來拍照錄影,或來打卡上傳跟別人炫耀的,所以拍照、綠影這些還是交給專業的來吧!好好享受當下就好,好好的看演出把當時的記憶深深印在腦海裡就好。
所謂的不能錄影、拍照,是除了演出中外包含拍舞台其實也是不行的,只要進入會場就是禁止拍照,只是台灣的STAFF看到你在開演前或結束後拍舞台,多半會比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若是被日方STAFF看到應該是會被勸止的
但記得早期那時還不是人手一隻手機可拍照時,連拍舞台台灣的STAFF或工讀生都會勸止的,連進場都會檢查包包的,看你有沒有帶相機或是錄音筆之類的,日本也是這樣,但現在人手一隻手機都有拍照、錄影功能。
看很多日本歌手去海外開LIVE,絕對會看到底下一推觀眾在拍照、錄影,台灣還算好,歐美地方是更嚴重的,歐美歌手的演唱會基本上也沒規定不能拍照,錄影,所以在一般大眾認知就是認為可以拍照,錄影。比起來亞洲來說,台灣還算風氣好一點。
以上。觸感實在太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